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七零:重回和家暴渣男领证前一天第305节(1 / 2)





  顾月淮失笑,手轻抚腹部,颔首道:“是啊。”

  “太好了!太好了!快快,咱们回去歇着,你累不累呀?饿吗?渴不渴?怎么突然有空来丰市了?是要回青安县吗?”万青蓝一时慌了手脚,嘴巴吧嗒吧嗒说个不停。

  邢健这时上前了,轻瞥她一眼,呵呵笑道:“你快闭嘴吧你,顾姐听了都头疼。”

  “你说什么?!”万青蓝龇牙咧嘴,看邢健的眼神宛如斗牛。

  邢健翻了个白眼,好奇看了一眼顾月淮的小腹,说道:“难怪顾姐这段时间都没有过来,原来是有大喜事,看样子咱粮街又要准备准备,包个大红包咯!”

  “哼!”万青蓝把邢健撞到一边,小心翼翼扶着顾月淮道:“走,咱们回去歇着。”

  顾月淮弯唇笑笑,抬手看了一眼手表,说道:“我就不去了,趁着时间还早,还要回青安县,只是顺道过来看看你们,没什么大事。”

  万青蓝皱了皱眉:“回青安县呀,你一个人吗?”

  顾月淮颔首:“我一个人,如今我情况特殊,没办法时时过来,有什么事你们就和我大哥说就成,另外,政府低价粮下来,难免人心浮动,你们要好好安抚大伙。”

  她比较担心这些人为了赚钱,提高粮价,做出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来。

  邢健点了点头,笑道:“顾姐放心吧,他们都是老早就跟着你的,没啥旁的心思。”

  一旁的万青蓝突然想到什么,神色激动地小声道:“对了!月淮,前段时间新闻上说的,第八军区晏少校的丰功伟绩,说的就是晏同志吧?”

  顾月淮笑了笑,没回答,只道:“我得回去了,再晚该赶不上车了。”

  万青蓝虽然不懂这些事,但从顾月淮的表情也看出来,她并不想多谈这些事。

  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傻笑了两声,这时,邢健说道:“顾姐,今天宋科长要回京城,听说也要顺道回一趟下乡插队的地方,不如你乘他的车,路上也有个照应?”

  顾月淮怔了一下:“宋科长?”

  她话音刚落,就听到了熟悉的声音:“邢健,我要的粮食准备好了吗?”

  万青蓝哭笑不得:“真是说曹操,曹操就到。”

  顾月淮眉梢微挑,转头看向来人,还真是宋今安。

  自从田静死后,她就再没关注过宋今安的情况,宋科长,倒是混得不错。

  不过,姜系倒台,作为姜丙戎倾力扶持的政要大员,宋霖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去,就是不知道宋今安这个宋霖之子,会不会受到牵连了。

  宋今安也看到了顾月淮,他脚步顿了一下,紧接着脸上浮出一抹温和的笑容。

  他大步走上前,轻声道:“顾同志,许久未见了。”

  顾月淮点了点头,与万青蓝和邢健道:“我先走了。”

  她转身时,宋今安看到了她隆起的小腹,神色怔忪,但很快就反应过来。

  不过,不等他开口说什么,顾月淮已经走远了。

  宋今安插在大衣口袋里的手缓缓握成拳,看着顾月淮远去的背影,眼睛有一瞬间是朦胧的,他也不明白,从什么时候开始,他们两人已经成为了相顾无言的陌生人。

  邢健察觉出他情绪的变化,忙笑着打岔:“宋科长这些粮食都是给老乡准备的?”

  他帮着把几袋鼓囊囊的粮搬进汽车后备箱,虽说瞧出顾月淮对宋今安的冷漠,但对于这个人的人品,他觉得还是值得夸赞和敬佩的,不由多说了两句。

  宋今安轻嗯一声,深吸一口气,把钱票递给邢健后,就上车离开了。

  “看什么?回去了!”万青蓝戳了戳邢健的胳膊,一把夺过他手里的钱票,乐呵呵跑远了,邢健失笑,又回头看了一眼宋今安远去的汽车,叹了口气。

  车上,宋今安坐在后座,低垂着眼睑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
  司机是宋霖安排给他的心腹,在长久的沉默后,他道:“科长,省长让你不要离开丰市,更不要掺和京城方面的事,你现在回去,无疑是把自己送到了旁人眼皮子底下。”

  显然,在京城局势如火如荼的时候,宋家也早已收到了消息。

  宋霖自知无望,却不想自己的儿子牵涉其中,早早做好打算,一力承担,把宋今安给撇出去,只要他不主动冒头,一个小小的科长,也不会被秦有功放在眼里。

  听到司机的话,宋今安抬头看向窗外,声音很平静:“我已经不是父母庇护下的宋今安了,既然是一家人,就没有置身事外的道理,总归,欠了别人的是要还的。”

  早在收到宋霖的消息时,他就想起了晏少虞曾与他说过的话。

  潘家不无辜,宋家又能有多干净?

  第572章 主笔:晏少殃

  顾月淮下火车时,已经是下午了。

  她在火车站买了一份最新的新闻报纸,看着上面刊登出的爆炸新闻,抿了抿唇。

  姜丙戎涉险贿案、杀人案、构陷案等等多重罪名,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,军事法庭审查起诉,日前,已对姜丙戎及其他涉案人员作出逮捕。

  姜系倒台,俨然成了定局,对于老百姓来说,也只是一个触及不到的大人物因为犯罪而落马,影响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,但对于京城多方而言,却是一起大地震。

  相较于新闻报纸的内容,她其实更关注的是新闻稿最下方的署名落款。

  这份报纸,来自“先锋日报”,这家新兴起的报社,有一位年轻的主笔:晏少殃。

  顾月淮挽着唇角,默默收起报纸,回了家。

  *

  顾月淮到大劳子生产大队时,大队的乡亲正热火朝天在饲养处排队领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