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92节(2 / 2)


  她是公主,怎么能让她做这个?

  九宁含笑道:“这是风雅事,叔叔,你写吧。”

  别的活计她做不来,研墨这种事她擅长,以前在周家的时候,她常常和周嘉暄一起鉴赏各地稀罕名墨。周都督不懂这些,每次看兄妹俩凑到一起研究那些墨锭墨块,而自己插不进一句话,气得直哼哼。

  突然想起往事,九宁沉默了一会儿,笑着摇摇头,把注意力放回到雪庭面前摊开的信纸上。

  雪庭很了解李昭,打好腹稿,一挥而就,很快就把信写好了。

  九宁让人把信送去给杨涧。

  几人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遇到突发事件该怎么应对,匆匆话别,杨涧换了套衣着,带上亲兵,漏夜入城。

  与此同时,九宁命亲兵们拔营,迅速离开山谷,径直奔向西川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途经绵州时,九宁立马山崖边,鞭子遥遥指向城池的方向,对身后的炎延和秦家兄弟几人道:“看清楚了,这就是绵州城。”

  众人恭敬应喏,望着沐浴在拂晓薄雾中的绵州,目光灼灼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数日后,九宁顺利抵达西川。

  杨节度使忙于处理公务,派另外几个儿子出城迎接她。

  杨家郎君们不愧是杨节度使的儿子,个个斯斯文文,玉冠束发,教养很好,和大大咧咧的杨涧一点都不像。

  也难怪杨节度使总是对杨涧横挑鼻子竖挑眼。

  有这么多文雅兄弟在一旁作对比,杨涧的那些不拘小节一下子变成粗鲁和庸俗,杨节度使自诩是名士,自然无法容忍。

  杨家郎君态度热情而又不失风雅。

  九宁没有避讳,大大方方和他们厮见。

  众人寒暄一番,杨家郎君请九宁入城。

  接下来几天,杨家郎君以“介绍风土人情”为由,每天带着九宁游览坊中闹市,去城外看景,上山礼佛……

  杨节度使始终没有露面。

  要问杨节度使重不重视九宁,自然是重视的,不然他不会派出亲儿子去长安保护她。

  在杨节度使眼中,九宁是个需要保护的宗室公主,他会为她提供锦衣华服,让她过养尊处优的日子,保证她能和公主一样坐享荣华富贵。

  但他不会和九宁探讨政事。

  九宁明白杨节度使现在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可怜兮兮的孤女看待,没有强求。

  她不急。

  等控制东川,就该杨节度使急了。

  第103章

  梓州。

  暖风吹拂, 老梅树抖落积雪, 探出几条皴裂的墨黑枝干,城中一所灯笼高挂的大宅内, 肩披白氅的带刀护卫们神情警惕, 来回巡视。

  稍有风吹草动, 护卫立刻拔刀。

  邓刺史现在一门心思追回李曦, 解决背叛自己的亲眷、部下,根本没把杨涧放在眼里。

  杨涧大大方方进了城,然后一头钻进刺史府,半个时辰后伪装成卫士出府,找到李曦藏身的那所宅子, 将雪庭的亲笔信奉上。

  少倾, 一名肤色白净的内侍走出来, “请将军入内说话。”

  杨涧随手理了理衣襟,跟着内侍走进一间透出昏黄灯光的梢间。

  房里只燃了一根蜡烛,烛火摇曳,书案前纤瘦的影子也跟着晃动。

  杨涧一眼瞥过去,看见一个玉冠束发、穿素色圆领袍衫的男子坐在书案前,手边放着的那封拆开的书信正是他刚才送来的。

  男子坐姿仿佛很随意, 但就是这份随意中透出几分难以形容的矜贵之气,面如冠玉, 俊秀儒雅, 眉宇间略带愁色。

  烛光倾泻而下, 笼在他身上, 他眼眸低垂,偶尔一个抬眼的动作,风华内敛,让人不由得生出敬畏之心。

  不是怕他,而是下意识觉得他身份不一般,不敢造次。

  杨涧愣了一会儿,反应过来:眼前的男子肯定就是传说中的雍王李昭。

  他曾远远看过圣人李曦,记得李曦的相貌,可以确定素袍男子不是圣人,而那晚将圣人救出来的人是雍王。

  就是雍王请他来的。

  杨涧朝李昭行礼。

  李昭看到他,仿佛眼前突然一亮似的,既惊喜又感动,起身站起,离席,快步奔至杨涧面前,双手一揖。

  “将军冒险前来搭救,不胜感激。”

  杨涧最怕应酬,忙连称不敢,和李昭客气了几句,问:“圣人呢?我只有这一次机会,天亮前必须离开,否则邓大郎肯定会生疑!”

  “一切准备就绪,只等将军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