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五百九十八章 国之根本(1 / 2)

第五百九十八章 国之根本

寒冬已散,初春已至,朝野的喧嚣动荡,只要还在大恒的秩序之中,显然,对市井乡野,就难有太大的影响。

时至凌晨,宵禁尚在,数辆普普通通的马车,便悄无声息的从宫门而出,似宵禁制度不存在一般,沿着城中街道而行,朝城门而去。

在礼部尚书府,礼部尚书,新上任阁臣黄锦,亦是被御前营将士从睡梦之中唤醒,匆匆换上一身便服,便在御前营的将士护送之下,朝城门策马飞奔而去。

城门之外,数辆马车停在官道一侧,众御前营将士,则是钱庄打扮成商队护卫,警惕的立于一旁。

暮色尚存,不知何时,天子已然走下马车,灰白色的水泥路在这暮色之下,亦是清晰可见。

自昭武四年初开启工程赈灾之策后,海量的钱粮拨给之下,带来的,便是前所未有的动员体系,以及,一个个称得上是“祸国殃民”大工程。

北直隶受灾程度虽然较轻,但,天子脚下,皇城所在,天下中枢,自然也是工程的重心所在。

如修筑京城街道,修缮京城通至四方的官道,如从京城到通州这个漕运海运枢纽之官道,从京城至北方各个边镇之官道。

当然,最重要的,便是对运河的修缮清理。

事实上,自大恒初立,关系京蓟生命线的漕运,在江南动荡之下,屡次三番的断绝后,海运,便被直接提上日程。

只不过,海运的开启,自然是一条血腥铸就的航线。

海运初启之时,辽东未平,江南动乱,大恒水师力量,尚且薄弱。

如此之下,海运在最开始之时,损耗都直接飙升至历史从未有过的过半。

只不过随着辽东平定,朝鲜纳入大恒掌控,在海量钱银投入下,江南登莱两大水师战船数量飙升,对沿海海盗的残酷清剿,以及海贸的放开,民间商船的参与。

时至如今,海运已经形成了一套极为有限的航运体系,曾经事关国运命脉的漕运体系,在时代的变化之下,在如今的大恒,地位已然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!

漕运与海运并存,且海运占据的比重,已然远远超出了漕运,这便是如今的大恒体系。

再加之大恒对前明海禁的废除,商业的兴盛,天津市舶司的设立,如此种种,带来的,便是天津之地的繁华,以及,天津至京城,沿河两岸的繁华!

而随着对京城四方水泥道路的修筑,运河的修缮,这份繁华,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慢慢的向周围扩散着。

注视着这一条蔓延至天际之间的水泥路,天子目光悠悠,俨然有些出神。

要想富,先修路。

这六个字,在后世,被称之为至理。

在这个时代,自然也是通用。

这么多年南征北战,对这个时代的所谓官道,天子可谓是比绝大多数人都要体会深刻。

就如当年,努尔哈赤率军破关,长驱直入至京城,他率勇卫营从陕西疯狂往京城赶路。

沿途皆是官道,但这个时代的所谓官道,纵使被世人称之为坦途的官道,也大都是年久失修,大都只是一条土路,坑坑洼洼是常态,天晴还好,雨天的话,一条土路,是一个怎样的交通情况,无疑很是清晰。

而这,还是坦途!

一条路,有坦途,自然就有崎岖,如崎岖山路,如坡道阶梯,如悬崖峭壁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