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创业从离婚开始[八零]第65节(1 / 2)





  现在虽然还没有取消布票,但是老百姓的选择多起来了,自然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不挑剔,只要有布就买。纺织厂还是太老旧了,管理也不行,导致现在这样走下坡路,多少好料子压在仓库里了。

  计划经济已经跟不上日常的需求了。

  年前做的计划,年中就发现市场需求改变了。去年卖的好,今年也许就滞销。

  林秋燕说的那个情况,估计就是很多人走了门路搞了一些布料出去低价出售。

  苏楠心里有些想法,只是暂时不成熟。她还得考虑考虑。

  一整天,苏楠都在厂里为晚上去见江老师做准备。

  不懂的问题就缠着温师傅问,温师傅不知道的,就帮她去问别人。

  直到准备充分了,苏楠才松了口气。轻松起来。

  温师傅知道她的打算后,心里也想着要是苏楠在学校那边没成功,她就帮着找自己熟悉的领导说个情。

  自己这张老脸也许还能用用。

  至少苏楠这样的苗子,她是不想这么埋没的。鞋厂不如往年了,她也快退休了,她就希望自己退休前,能看着有个好苗子成长起来。

  这些事儿,她是没和苏楠说的,怕苏楠会放松了。

  当然,苏楠也没想过指望温师傅这边。师父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。她都已经在问师傅这边学了很多东西了,总不能啥都依靠人家。

  一下班,她连晚饭都没吃,就赶紧去学校。

  苏栋使劲儿踩着自行车。愣是比平时早二十分钟到了学校。

  看着苏楠急匆匆往里面跑的样子,苏栋满脸的不理解。

  他咋样都没想通,楠楠都这么赚钱了,咋不把心思都放在食堂里面,就还要在鞋厂做工,又要来学校上学。

  想不通,他要是有自己的生意了,就一门心思的放在里面去。

  想着苏楠还要上两个多小时的课程,他干脆先去工地看苏柏去。主要是问问苏柏啥时候回去,到时候给他带点东西回家去。

  学校里面,苏楠跑的气喘吁吁的,可算是没迟到。

  杨老师正在和江老师说话。

  苏楠赶紧打招呼,“杨老师好,江老师好。”

  江老师是一位和蔼的女老师,也是鞋厂做了许多年的工人,是鞋厂第一代工人。当年也是相关专业毕业的。

  杨老师和她说了苏楠的情况,介于对人才的重视,她也愿意给苏楠一点机会。

  眼睁睁的看着鞋厂没落,这是第一代老工人们心里的痛。时代的改变,淹没了很多曾经辉煌的时刻。

  他们也希望鞋厂有一天能好起来。也愿意为了鞋厂培养更多的人才。要不然也不会来夜校这边兼职,实际上他们在正规中专也带着课呢,也是白天上完课,晚上来这边继续授课。花费了许多精力。

  江老师道,“你的事儿我听你们老师说了。你是学服装设计的,但是对鞋类设计也很感兴趣。还有些天分。但是你要明白,人的精力有限,不可能贪多了。我希望你能分清楚主次。”

  苏楠道,“我对穿着方面确实很有兴趣,也希望以后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就。我最开始的兴趣是服装设计,但是机缘巧合进入了鞋厂,接触到了鞋子。既然入了这一行,我也就爱上这一行,目前我也没想那么多,我就是想在本职工作上做到最好,能提升自己。至于以后是在服装还是鞋类发展,或者是两者兼顾,那也要到时候客观情况客观分析才能决定。”

  杨老师笑道,“她是一个务实的。想到就去做到,也不说空话。而且你也可以看看她的设计情况,要是真有这方面的天赋,那不是也给鞋厂培养的了个人才吗?”

  江老师笑了,“那到时候我和你抢学生,你可别怨我。”

  “那不会,我认为她是可以兼顾。当初我们不是也互相学习对方的专业吗?”

  两人都想起过去的事儿,脸上都露出了笑容。

  江老师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,看着苏楠这年轻又有冲劲肯努力的样子,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一代人。

  她让苏楠把作品给她看看。

  苏楠把自己设计的两款鞋子拿了出来。

  她上辈子做这方面的生意,自然也是自学过的,也跟着店里请的专业师傅学过。只是那时候她文化水平不够,人家设计的人也不可能讲的很展业。所以只学了个半吊子。

  这次仔细学了专业基础知识,倒是把短板弥补了。

  苏楠的设计图让江老师眼前一亮。

  按照她现在的认知来说,就是洋气。是年轻人,爱打扮的人应该会喜欢的款式。

  “你自己设计的?”

  苏楠不好意思的点头。

  其实也不算完全是她设计的,因为毕竟后来见过那么多种时尚元素,比如一阵儿流行尖头鞋,一阵儿流行宽头鞋,厚底鞋,薄底鞋。

  她设计的时候就用到了一些未来时尚元素,然后细节上加入自己的设计。结合这个时代的审美加以修饰。

  江老师仔细看设计图,然后问苏楠关于里面用料的打算。

  苏楠是早就想好的,鞋底用什么鞋底,鞋面用什么皮质,连走的线都要有要求。

  看着苏楠都说得出来,江老师眼睛越发的明亮,眼神透着欣赏。

  这确实是目前为止,她认为能在这一行里面有发展前途的。

  “你的事情,我去给你和厂里申请一下。这个也要看厂里的决定。”

  苏楠闻言,惊喜,“谢谢江老师,要是真的能选上,我一定好好学,不辜负这次机会。也谢谢杨老师,感谢两位老师愿意给我机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