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承秋波第3节(2 / 2)


  萧家送信是真,但那只是表面功夫,到这关头,谁人看不出来萧氏就是怕伯府出事,提前去避难,如今杨宽安然归来,她才回来的。

  杨宽当年娶萧氏,萧氏父亲还只是个七品官,如今做到从五品的大理寺正,这官在权贵云集的上京,当然不够看,但在北宁伯府里,就足够了。

  如今伯府后代不争气,也不过空有爵位,这个爵位,下一代能不能留下来,还是个问题呢。

  萧氏有娘家撑腰,从来都是笑怒随意,老太君本就不打算为难她,何况以前老太君也不管事。

  两个曾孙乖觉伶俐,嘴巴甜,说好话贺新禧,老太君笑得和乐,祖孙同乐,这事便也就过去了。

  在瑞福堂用过午饭,萧氏带孩子回二房的荷度苑,杨宽在正屋门口等她,见着她又气又怨,拿手指她:“这关头,老三的那位都好好呆在家里,你倒好,你、你带着孩子回娘家,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心里,我这脸往哪里搁!”

  萧氏白他一眼,半蹲身摸摸孩子的头顶,让孩子和奶娘走,这才叉腰走到门口。

  她挥开他的手指,啐道:“你面子顶天了大,你倒说说看,若伯府真获了抄家的罪,我带着孩子等苦吃不成?”

  杨宽瞪眼:“那你也不能……”

  萧氏道:“哼,杨宽啊杨宽,你别怪我,但凡你有你那庶弟一分的才华,考个举人做官老爷也好,老娘也不用跟着受累!”

  杨宽嘴唇嗫嚅。

  萧氏推他:“走开,别挡道,我还得换身衣裳呢。”

  杨宽向来有些怕萧氏,这次是见萧氏薄情,只顾带孩子回娘家,气极了,才敢大声呵斥几句,但一听萧氏那利利的声儿,便一个屁也不敢放了。

  “对了,你刚刚那一说,我倒是想起来,还得去和老三家的那位拜年,今年她都没出芜序苑。”

  林昭昭孀居三年,萧氏一直有带孩子去拜年。

  倒不是她和这位妯娌关系多好,单纯是带孩子过去,能拿到压岁红封。

  萧氏坐在妆台前,摘下发上包金盆花银钗,一边拿眼瞥哑巴似的杨宽,说:“最近这般的不太平,老三家那位,没离开啊?”

  杨宽嘀咕:“你当谁都和你一样似的……”

  萧氏冷笑,说:“别真把你们伯府当成宝贝地儿,好像人人都爱来。”

  她把银钗丢到妆盒里,“叮”的一响,“我记得,当年是你们把人骗来伯府的吧,啧啧啧,我要是林昭昭,我可一定要闹到官衙去,叫你们伯府身败名裂!”

  杨宽“你你你”了半天,气得又拂袖走了,萧氏心情舒畅,带着一双儿女,往芜序苑去。

  林昭昭对伯府近况有了底,在芜序苑同往日般足不出户。

  不过,只清静一日,萧氏就登门来访。

  萧氏势利眼,但比起王氏,她直来直往,心事都写在脸上,林昭昭不费力气便能和她相处,两人便维持着表面妯娌关系。

  归雁带萧氏儿女到正堂,满霜端上一叠牛奶桂花糕,乳黄的糕体上,点缀金色桂花花干,用白瓷盘装着,煞是好看。

  萧氏吃着桂花糕,嘴上没停:“我倒羡慕你,在芜序苑轻松自在,哪像我,成日还要对王芯那张脸,掰扯些细细碎碎的用度,眼角都多了些细纹,你这模样,却还生嫩着。”

  林昭昭掩唇笑了笑:“二伯母也还年轻,且儿女成双,个个聪明,日后,好日子定比我多。”

  萧氏笑得合不拢嘴,在寡妇跟前显摆够了,才轻咳声,说:“唉,好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,这次啊,我那手帕交嫁的柳家,阖家下狱,哎哟,太惨了。”

  “听说出事前,柳家托了晋王爷的关系,想找靖国公说情,晋王的人,愣是没能踏进公府内呢,想和靖国公搭上关系,可真难!”

  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

  林昭昭险些以为萧氏听到什么消息,来探她口风,不过下一刻,就推翻揣测,按萧氏的性子,她才懒得绕弯呢。

  也就是萧氏在八卦而已。

  林昭昭手指捻起桂花糕,轻轻咀嚼。

  她没猜错,萧氏会提到裴劭,只因前几日在娘家,自家父亲愁没能搭上靖国公府的线,她这一探,便觉得自己生得早了点,不然,说不定能去靖国公府当冢妇,多体面的事。

  萧氏做唏嘘状:“这般的人物,怎的到现在二十过半了,还没娶正妻呢。”

  林昭昭说:“不晓得。”

  “也是,裴国公的事,可不是咱们能打听到的,”忽的,萧氏神神秘秘,凑近来,极其小声说:“诶你说,他会不会是……那个啊?”

  林昭昭一时没反应过来:“哪个?”

  萧氏“啧”了声,拿眼睛往下三路瞟,林昭昭才明白,萧氏是猜裴劭不举!

  确实,二十五的男人,有动作快的,再过几年都能当祖父辈,裴劭却孑然一身,焉能叫人不奇怪?

  别说,若裴公爷真到三十还不娶,甚至不纳妾,这传言恐怕就要传遍上京。

  林昭昭都能想象出,有朝一日裴劭听到这种传闻,会如何暴怒。

  裴劭啊裴劭,你也有今天。

  她难得这般开怀,笑得直捂肚子。

  萧氏也笑,男人嘛,手中权势再多,那二两肉没用,也还不如她家杨宽。

  .

  因二爷回来,北宁伯府短暂地热闹了下,到初七早上,杨宵还未从宫中归府时,伯府又一次沉下。

  王氏成日哭哭啼啼,不知道伯爷能耐受紫云阁那日子多久,让人去打听,那宫里却比牢笼还要严密,一声咳嗽也传不出来。

  杨宽也尽力想法子走门路,都不见效,心底又暗自庆幸当初大哥写完诗,问要不要把他名字也署上时,他给回绝了。

  走投无路,老太君又找上林昭昭。